 |
江苏发行网 >>> 文化新闻 |
 |
|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年6月23日 此新闻已被浏览 420 次 进入论坛
|
|
6月18日下午,今年第5期东林国学讲堂——传统书画艺术与修身之道在道南祠举行。本次讲堂以会讲及书院雅集的形式进行,邀请到了同济复兴古典书院院长、同济大学哲学系主任柯小刚教授以及复兴古典书院的燕凯、丘新巧、鹿芸薇,为广大传统文化和书画爱好者述本清源,分享自己对传统书画艺术与修身之道的独特思考和真切体会。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书画本是古代文人雅士陶冶性情、往来酬和的一种方式。我国传统的士人雅集,其主要形式是游山玩水、谈玄论道、诗词唱和、书画遣兴。书法绘画承载、折射出文人性情、胸襟、眼界与品格,书画一旦进入专业领域,就从“道”下降为“器”,性质就发生了变化,不再是“为己”,而是“为人”。
在这个书法艺术越来越专业化的时代,更需要从日常书写的角度来重新理解书法,回到书法的本源。日常书写对书法有着重大的意义,因为书法在本质上便扎根于日常生活的土壤之中。由于日常书写,书法才真正成为一种具有着“极高明而道中庸”品格的艺术,因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载体。
柯小刚老师从哲学的角度讲述书画的根本在于“观物体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燕凯老师则进而讲述姿势身体与此“一道”之间又是不可分离得关系,丘新巧老师又深入到书法就是儒家“慎独”的功夫,鹿芸薇老师又从生活小事入手,几位老师的精辟论述不断率性而发,兴起处诸位老师挥毫泼墨,与听众现场互动交流书画创作心得,看似随性而为,又深见功夫。在一散一聚,一体以用中,呈现书画的生活日用之道。
资料来源:无锡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相关阅读:
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
 |
留言信息: |
 |
 |
请您留言: |
 |
 |
注意事项: |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苏ICP备10223332号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25-51861377 举报邮箱:1720601057@qq.com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