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苏发行网 >>> 文化新闻 |
 |
|
发布人: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6年6月28日 此新闻已被浏览 443 次 进入论坛
|
|
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艺术是总括了中国文化历史创造精华的艺术遗产,是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在音乐方面的主要代表之一。这项古老的技艺在当代还有多大的活力,能否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
为响应我国今年“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为主题的文化遗产日活动,6月25日,来自马来西亚的古琴艺人黄德欣,在南通博物苑内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蕉风琴韵》古琴乐曲分享会,为上述的问题给出了答案。我市70余名古琴爱好者自发的相聚在南通博物苑报告厅内,全程聚精会神地听完古琴演奏,并表示大开眼界,大饱耳福!
黄德欣是马来西亚第三代华人,是一名电气自控工程师。同时,他也是一名古琴发烧友,师承中国著名古琴演奏家龚一。2009年,他荣获第二届中国古琴艺术节古琴大赛成人组铜奖,同年获得马来西亚全国华乐独奏比赛公开弹拨组三等奖。演出现场,黄德欣以古琴演绎《莲》《二泉映月》《泛沧浪》《柳青娘》《荷语》《武疯》《在那遥远的地方+天路》等七首曲目。演奏结束后,黄德欣还与我市古琴爱好者互动交流,分享了古琴打谱、移植等知识,并现场应观众的要求演奏了一首传统曲目《关山月》。
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继昆曲之后,入选世界“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有着3000年悠久历史的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了世界公认。然而古琴因其特殊的传承性,加之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外来文明导致的审美方式的改变、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影响等,尽管古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献和近千张唐宋元明清历代古琴实物传世,还是面临着可能消亡的巨大压力,目前被确定为传承人的仅有52位琴家。由此,入选之后,古琴艺术如何好好地“活”下去,成为更为重要的问题。
与国内传统琴家走的路线不一样的是,黄德欣演奏的这些古琴曲目大多不是传统古曲,而是他根据其他乐器乐曲移植改编而成。古琴演奏现代创新曲目在目前可以说是一种尝试而已,而这种尝试是古琴传承和发展的一种必然。黄德欣认为,不管什么乐器,音乐首先要感动自己、抒发自己的情感,然后才谈及传承及琴道。
在国内倡导通过为古琴演奏员设立编制、在中小学中引入古琴鉴赏课以及在大学艺术系中配备一名古琴教师等方式保护、传承古琴艺术的同时,不拘泥于乐曲的形式,尝试将现代与古典相结合,充分体现古琴本身的音色特点,也不失为发展古琴艺术的一条路径。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南通,梅庵琴派是南通文化的一张闪亮名片,20世纪30年代曾盛极一时。南通博物苑长期以来一直对本地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加以关注,在收藏两张古琴的同时,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曾邀请当代古琴大师、作曲家成公亮先生应南通博物苑之邀来南通博物苑讲授古琴相关知识。2015年6月5日,美国东北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教授、北美梅庵琴社社长于水山和梅庵琴社创始人之一徐立孙嫡荪、梅庵琴社社长、梅庵派古琴艺术传承人徐毅等,在南通博物苑国秀坛进行了一场“2015·国秀琴会——第二届南通·北美梅庵琴社雅集”。上述活动的开展,使得更多的市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古琴艺术,加深对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了解,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资料来源:南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相关阅读:
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贯云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适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他善作散曲。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
 |
留言信息: |
 |
 |
请您留言: |
 |
 |
注意事项: |
-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 苏ICP备10223332号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留言板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您在留言板发表的作品,本网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 参与本留言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25-51861377 举报邮箱:1720601057@qq.com
|
|
|